导航 | 新闻 | 公开 | 办事 | 服务 | 地图 | 互动 | 更多 |
今日焦点

工业数字经济“飞”更高

www.stshuangxiong.com? 2018-07-26??来源: 海宁日报   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三伏天到来,滚滚热浪挡不住发展热情。在钱江潮起地尖山新区(黄湾镇),“万亩平台”一派繁忙景象:厂房里,一只只机械手自在“起舞”,工人在遥控屏前操控自如;实验室内,海归博士把一项项研究成果从纸上“落地”,转化为创新产品;仓库旁,起重机将一个个集装箱整齐地搬到货车上,“海宁智造”从这里驶向世界各地…… 工业强市的鲜活场景,被凝练成了一组亮眼数字: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835.46亿元,同比增...
 

 

三伏天到来,滚滚热浪挡不住发展热情。在钱江潮起地尖山新区(黄湾镇),“万亩平台”一派繁忙景象:厂房里,一只只机械手自在“起舞”,工人在遥控屏前操控自如;实验室内,海归博士把一项项研究成果从纸上“落地”,转化为创新产品;仓库旁,起重机将一个个集装箱整齐地搬到货车上,“海宁智造”从这里驶向世界各地……

工业强市的鲜活场景,被凝练成了一组亮眼数字: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835.46亿元,同比增长14.9%。在工业生产持续发力的同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全市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到达31.5%、50.5%、31.6%,与“十二五”末相比分别提高6.4、10.5和6.3个百分点。

这是海宁坚持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内核”,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发力“数字经济”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最新成果。

点睛智能化 传统制造业不再“传统”

如果不是来到经发区(海昌街道)的麦恩雷特时装有限公司,你也许不会明白,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是如何焕发生机的。

记者在这家专注皮衣的企业车间内看到,一张“小批量成衣定制专用裁床”颇为引人眼球,它借助CAD投影成像后直接裁剪面料,取代传统纸样打样、人工裁剪、二次修边等工作,不仅对条对格更为精准,而且打样效率更高。

“原先100人的传统服装生产车间,改造后实现了小批量、多品种快速生产,做到了200人的效益,还让产品合格率从95%提至近99%。”企业负责人葛亚光说。

如今,企业做到了用工业化效率和手段打造个性化品牌——接到个性化服装定制订单后,工厂完成整个定制CAD、工艺排单及生产流程,并将产品寄送到客户手中时,大约距离用户下订单的时间仅一周时间。今年以来,企业订单不断,利润飘红,这就是智能化改造后“柔性快反”的魅力。

一家企业的转型升级,折射出的是海宁传统制造业的大变革。那么,传统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究竟靠什么?海宁的答案是:插上数字翅膀,迈向智能制造。

今年初,我市成为全省首个通过验收的“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并大力推进行业“云平台”建设。在经编和家纺两大传统优势行业,“经编云”和“袜之源”两个行业“云平台”频频发力。“经编云”还入选了工业互联网联盟七大全国优秀案例之一,助力全市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全面铺开。

同时,数字内容、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数字产业在我市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数字经济中比重不断增加。上半年全市73家规上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1.92亿元、销售产值112.01亿元;35家规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4亿元。电子商务累计实现网络零售204.29亿元,排名全省第8位。

今天,全面升级之下,海宁传统制造业已不再“传统”。

拥抱新前沿 产业“新蓝海”在征途

“没想到海宁的企业这么‘高大上’,就业机会这么多,我要被它‘圈粉’了。”不久前,来自浙大海宁国际校区UIUC联合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冯越和他的同学,在参观海宁正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漂亮的厂区后,难掩内心激动。

“1分钟网络下单、6小时工厂生产、48小时物流安装、云监控直播全程、30年质量保障,这就是我们公司承诺的‘72小时’服务模式。”正泰公司技术负责人带着大家观摩了整个生产过程,他告诉学生们,通过互联网透明工厂平台,客户能在手机APP上看到自己所订产品的生产情况,从焊接、排版、装框到成品出货,“云监控”都会实时分享视频画面,有关数据还会生成可视化图表。

“走进企业,我们看到了工业4.0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看到了工业设计的美感,结合我们平时的理论学习,有了很大启发。”该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林哲凡说。

从“勤劳之手”到“智慧之脑”,海宁正牢牢抓住新兴产业到来的“时间窗口”。

当前,随着《海宁市支持泛半导体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和《海宁市关于加快泛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8-2022)》的出台,我市正全力聚焦泛半导体产业发展,力争到2022年,规模以上产值达200亿元,年均增速35%以上。

“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速了公司泛半导体设备制造国产化的步伐,这对天通智能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天通吉成副总经理苏静洪对记者说,眼下,企业引进美国技术团队组建合资公司,其研发的新一代化学机械研磨设备(CMP)进展顺利。

记者在企业现场看到,这台CMP设备集成后清洗单元,并具备多种终点检测、分区研磨头技术,“科技感”十足,且具有完全自主设计和专利。高产能和低耗材,使得半导体产品生产的单位成本大大降低,而CMP设备在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中需求广泛,市场空间广阔。

正是企业自我追求的内生动力,放飞海宁聚焦产业“新蓝海”的全新底气。

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我们希望在海宁集聚一批成长性高、引领性强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大项目、大产业,加速催化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集聚发展力 项目引领带动“全盘活”

“科技城将以科研示范基地项目为发轫,充分发挥浙大资源优势,着眼未来发展趋势,努力成为G60科创大走廊协同枢纽,构建杭州湾国际化创新创业专业平台。”在日前举行的鹃湖国际科技城科研示范基地项目开工仪式上,科技城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芳表示。

此前,我市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联姻”,签约共建的海宁先进半导体与智能技术研究院落户鹃湖国际科技城,这也是我市第三个泛半导体类相关的研究院,填补了我市泛半导体产业功能性研究机构的空白,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再下一城”。这片科创热土有望引领未来海宁科技资源集聚、战略性产业发展,为全市创新发展注入动力。

鹃湖之畔的“海宁硅谷”悄然崛起,但科技城的魅力还不止于此。

“我们可以从军民融合、高端央企、科研院校中发掘新技术,培育具有可能性、可行性、可批性、可操作性、不可复制性的产业,比如浙大的生物医药专业能不能够延伸接入产业链。”海宁市智库顾问团委员何万篷建言。

这几日,美大高端集成灶智慧工厂、泰亿能源热电联产、恒逸新材料产业园(一期)、明士达新材料技改项目、正泰新能源光伏晶硅电池制造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展如火如荼……上半年,全市集中开工项目涵盖了高端厨房电器、能源、经编纺织等领域,其中袁花晶科(海宁)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现场于4月3日作为嘉兴主会场参加了省第五次集中开工活动,“海宁工业”站在了全省的聚光灯下。

一个个大项目,正带动着产业链的延伸,更充分发挥着稳增长、促转型、增后劲的重要作用,推动海宁经济向更高质量勇往直前。

数据也显示,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0.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9%,经济总量继续领跑嘉兴各县(市、区)。海宁正用一份高质量发展答卷,展现自己在“中国制造2025”中的火热实践。



分享到:
0


隐私安全?|? 版权保护?|? 联系我们?|? 意见征集?|? 常见问题?|?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海宁市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建设管理
浙ICP备14012341号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建议IE7.0 1024*768分辨率以上浏览本网站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