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统计局把握“四个重点”推进普法工作再上台阶
今年来,市统计局围绕重点对象、重点工作、重点领域,从本市实际出发,结合统计实际工作,把握“四个重点”,紧贴中心工作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效落实普法责任制,普法宣传成效明显。
一、把握重点对象学法精准施策,班子会议学法引领新生态。海宁市统计局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制定出台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局领导带头每月学法,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进行统计法治专题培训,开展班子会前“学法1刻钟”、“学法进行时”等学法活动。将“七五”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统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确保普法工作与其他工作一起,切实落到实处。组织人员参加公务员“学法用法三年轮训行动”,有效提升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把握法治文化建设高水平推进。推动法治文化供给侧改革,把法治文化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制定法治文化阵地示范群规划,向各镇(街道)征集依法治统口号134条,为各(镇)街道统计信息中心统一订制“法治绿植”将二者有机结合,置于工作岗位显著位置,强化亮身份、亮口号、亮承诺“三亮三进”工作,打造基层法治文化示范点,扩大普法影响力。
三、把握主题活动常态开展,组合实施“法润万家”。结合“12·4”国家宪法日和统计法的宣传月等节点,扎实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夜(早)市、等集中性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探索“以案释法”进驻微信公众号模式。依托重大节庆和民间文化资源,穿插开展“文化走亲”文艺巡回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送法治文化”。袁花镇、丁桥镇等利用“皇岗轧太平”地方传统节日,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坚持“互联网+”思维,探索智慧普法,结合继续教育平台等,实现市局本级40学时,镇(街道)统计从业人员培训合格825人。
四、把握普法矩阵构建,构建宣教综合体。建立新闻媒体和互联网普法机制,结合“四经普”活动,利用报纸、网站、微博微信、广播电视、户外频媒等载体开展法治宣传,融合“周一夜学”、法治讲堂、统计执法“二段式”普法、文化礼堂等学习教育阵地,建立普法宣讲分堂,开展“法治宣讲”。探索镇(街道)统计分管领导,中心负责人、工作人员、企业统计人员等统计法治岗位责任清单,形成上下一体化、同频共振齐发声的共同普法矩阵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