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联合执法打出整治“加速度”
近日,记者随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消防大队、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低散乱”整治办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组,来到位于硖石街道杨汇桥村的一企业,看到老旧厂房内,生产现场一片杂乱,安全隐患随处可见。
“电线从变电箱里拉出来,直接挂在木质结构的房顶上,存在安全隐患。”“厂区房屋内还放置着氧气瓶,按照消防相关规定需要配置防火门。”“企业从事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废弃的生产和服务活动,需要在密闭空间或设备中进行。”……在现场,执法人员一一指出隐患所在。
记者了解到,该企业主要从事除尘设备生产,属于村级存量土地上的企业,企业建筑面积2169平方米,计划腾退土地9.59亩。
前期,硖石街道组织镇村工作人员积极上门宣传,劝说其尽快腾退。在现场查看后,联合执法部门对企业所存在的环保问题进行拍照取证、开出了整改通知单。
当天,联合执法组随机对硖石街道6家企业进行联合执法检查,向企业主一一指明发现的问题,并要求限期整改。
这是半年来全市“低散乱”整治的一个缩影。为切实提升综合执法在“低散乱”整治提升中的工作效能,加快全市“低散乱”行业整治提升进程,今年以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各镇、街道、平台,进一步明确执法攻坚工作目标、步骤及执法措施,建立健全执法倒逼推进机制,通过有效查处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存在的违法行为,充分发挥执法对中心工作的推进作用。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完成整治“低散乱”企业(作坊)1313家,其中关停淘汰555家、整合入园64家、改造提升594家、合理转移100家,腾退土地808.42亩,15个村完成整村清零。
为更好推进该项工作,下一步我市将加快推进城镇规划区“低散乱”整治、园区内低效企业提升,同时,在联合执法的模式下,将在原有执法倒逼的基础上,创新、科学运用执法手段,做到执法有温度、倒逼有力度,对于“僵尸企业”予以强制注销,彻底市场出清,全面深入推进“低散乱”整治。